
闻一多:宁鸣而死,不默而生
在风雨飘摇的近代中国,无数有识之士以笔墨为刀锋,刺破封建时代的黑暗,为世人带来爱国民主的思想光辉,闻一多便是其中一位。w
闻一多既是著名的诗人和学者,为世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;也是勇敢无畏的爱国斗士,为正义和民主献出生命。今天,纸条君带大家走近闻多,了解他热忱的爱国之心。
闻一多其人
闻一多出生在湖北小县城的一个书香家庭,在父亲和私塾老师的教导下,他获得了最初的知识启蒙和中国古代文学的熏陶。1910年,闻一多进入两湖师范学堂附属高等小学,两年后, 13岁的他以湖北省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清华。
1919年,五四运动爆发,闻一多积极参加学生运动,被推选为清华学生代表,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生联合会。同年,他成为《清华学报》的编辑,在近代新诗领域展露出众的才华。
清华文学社成立后,闻一多成为诗歌组的领袖,为近代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许多重要的研究贡献。除了文学,他还活跃于美术、戏剧、音乐、演讲、体育等社团活动中,其中许多社团都由他一手创建。
1922年,闻一多写成论文《律诗底研究》,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理论,同年赴美国留学。在留美期间,他创作许多著名诗作,包括《红烛》《七子之歌》等。1932年,他怀着满腔爱国之情回到阔别十年的祖国,在清华任教授。
1946年,全面内战爆发,主张“反独裁,反内战”的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遇刺身亡,这一事件震惊了期盼和平的中国人民。在爱国集会中,闻一多挺身站上讲台,满怀凛然正气,向反动派发出愤怒的质问,最终遭到反动派报复,被枪杀身亡。
闻一多为民主、和平、正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,他短暂的一生,彰显了知识分子的崇高气节和英勇无畏的民族气概。
青年抱负,家国情怀
爱国青年是五四运动的主力军,更是掀起这场科学民主风暴的先行者和弄潮儿。当年,正值20岁青春年华的闻一多,心中激荡着为国为民的情怀,与所有心怀抱负的青年学子一道积极投身于五四运动之中。
闻一多的哥哥写来家书,说远在湖北老家的父母听闻北京的局势,担忧万分,催促闻一多暑假返 乡,暂避动乱。闻一多却没有遵从父亲的意愿动身返乡,而是给父母回了一封长篇家书。
在家书中,闻一多写道:“…………今年不幸,有国家大事,责任所在,势有难逃,不得已也…………忠孝二途,本非相悖,尽忠即所以尽孝也,且男在校中,颇称明大义,今遇此事,由不能牺牲,岂足以谈爱国? ”在国家民族的“大家”利益面前,闻一多毅然舍“小家”,投身于爱国运动之中,正体现着这位爱国青年的责任和担当。
闻一多远赴美国留学期间,饱尝华人被歧视的辛酸,甚至连有些中国留学生都对祖国心灰意冷:“国家是腐败的,到处丑恶,不值得爱。”这些所见所闻,让他更深刻地体会到肩上改造国家、复兴民族的重任。
虽身在异乡,闻一多心中始终牵挂着祖国。怀着拳拳爱国心,他写下《七子之歌》,以游子的口吻诉说着对祖国母亲怀抱的思念。《红烛》一诗则表达了他对落后的旧中国现状的悲愤,以及对光明未来的热切渴盼。
回国之后,闻一多为求中国文化的传承发扬,潜心研究中国古典文学,在诗歌研究上造诣颇深。他创作的新诗,字里行间都满盈着深沉浓郁的情感,沉淀着这位诗人赤诚的家国情怀。
作文示例: 近代中华,动荡不安,风雨飘摇,国家民族危亡之际,万千有识之士呼号奔走,于晦暗中传递进步火炬:无数仁人志士担起使命,于风雨中探路前行。林则徐抛却自身安危,写下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;闻一多舍去安逸生活,向父母答“国家大事,责任所在”;李大钊狱中受刑,始终初心不改,“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”。正是这些忘却个人利益、一心为国为民的有志之士,撑起了“中国的脊梁”。
勇毅的爱国斗士
闻一多身上既有文人的才情,更有斗士般勇敢不屈的坚毅品格。
1946年,抗日战争的硝烟刚刚消散,国内局势又一次动荡起来。6月26日,国民党反动派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,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,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进攻,全面内战爆发。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呼吁和平,主张“反独裁、反内战”,却遭杀害身亡,李公朴遇刺事件震惊全国上下,期盼和平的中国人民无不痛心震怒。
1946年7月15日,上千人云集,举行李公朴遇难过程报告会。闻一多明知会场内藏有特务,甚至可能还有枪口正在暗中瞄准了自己,还是毅然从人群中站出,走上讲台发表演说。
闻一多向反动派发出愤怒的质问: “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,竟遭此毒手?他所写的,所说的,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!”他的演说正义凛然,掷地有声,数次被听众们的热烈赞许打断。
当天下午,闻一多和儿子闻立鹤走在回家路上,他的家人们在家里焦急地等待,一阵密集的枪声突然响起,闻一多的家人匆匆跑到家门口,看到闻一多和闻立鹤的身躯已倒在血泊中。他们牺牲的地方,离大门仅有十步之遥。
朱自清曾赞闻一多:“你是一团火,照彻了深渊;你是一团火,照明了古代;你是一团火,照亮了魔鬼,烧毁了自己…………”闻一多以无畏的壮烈牺牲,向世人彰显了一名知识分子的气节、一名中国人的良心、一名爱国斗士的非凡勇气。
作文示例: 人的勇气从何而来?翻开烟海般浩淼的书卷,读到孟子“虽千万人,吾往矣”,一片赤诚,是仁政安邦的信念;读到屈原“身既死兮神以灵,魂魄毅兮为鬼雄”,一腔热 忱,是忠贞不二的信念;读到闻一多“烧破 世人的梦,烧沸世人的血”,一颗真心,是为国为民的信念…………勇气来自于内心深处最崇高的信念,心怀信念,便能不畏艰险;心怀信念,便能奋然向前。
- Title: 闻一多:宁鸣而死,不默而生
- Author: Jason Yang
- Created at : 2024-07-16 08:00:00
- Updated at : 2024-07-16 12:05:00
- Link: https://blog.jason-yang.top/2024/07/16/闻一多:宁鸣而死,不默而生/
- License: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CC BY-NC-SA 4.0.